中国西部科学院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先生于1930年创办的,是卢作孚主持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他科学精神的一个精彩体现。
中国西部科学院自建立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为我国,特别是中国西部自然科学研究、科学文化传播和科学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中国西部**所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中国**所民办科学院。对我国近代民族科学和文化发展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抗战时期,全国很多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云集北碚,继续开展战时科学研究工作。1946年,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写了一篇题为《战时之重庆科学界》的文章,惊叹抗战时期中国“*大的科学中心是在一个小市镇上,叫作北碚,位于嘉陵江西岸,此镇有不少于十八所科学团体与教育机关”。而实际上这个“*大的科学中心”是以中国西部科学院为核心而凝聚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中国西部科学院不仅是中国西部科学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卢作孚发展中国西部科学事业的历史见证。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1952年中国西部科学院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院,以后又经过搬迁和多次改组,改为重庆自然博物馆,而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成了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展陈一些动植物标本,始终没有体现它的真正历史价值。
201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位于渝中区的自然博物馆迁至北碚城南新馆,北碚陈列馆的展品也一并搬至新馆。此时此刻,多年从事卢作孚乡村建设研究的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刘重来教授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还原中国西部科学院原貌,发挥它的历史价值、历史功效,弘扬卢作孚科学精神,开展爱国教育、科学教育的难得契机。况且,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就是卢作孚于1930年创建的中国西部科学院,这也是就近展现其发展史的契机。咨政建言,是每一位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2013年8月17日,刘重来教授以“建言”方式向重庆市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将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旧址辟为“中国西部科学院纪念馆”的建议》(见附录)。
这个“建言”得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高度评价,很快就上报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两个月后的10月18日,时任重庆市副市长的吴刚批示“拟同意”建中国西部科学院纪念馆,并请市文史研究馆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调研,刘重来教授也参加了这一活动。
刘重来教授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2014年春天北碚区“两会”即将召开,农工党北碚区委会在征集农工党党员向“两会”提出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时,得知刘教授的这一建言后,非常支持,认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房舍保存完好,原有布局基本未变,周围环境基本如旧,特别是与卢作孚乡村建设指挥部北碚峡防局,如今被辟为“卢作孚纪念馆”近在咫尺,两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既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体现了北碚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为此,2014年2月10日,由刘重来教授执笔,以中国农工民主党北碚区委员会的名义向北碚区“两会”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西部科学院纪念馆”的建议》。
刘重来教授的两次建言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农工党北碚区委会、重庆市文广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的积极支持、配合,这一建言终于被采纳。
经过几年的设计、施工,2018年4月11日,“科学魂 强国梦——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展览项目施工整体效果综合验收专家评审会在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会议室举行。刘重来教授作为七位专家之一参加了评审会。通过全体专家的现场调研和讨论,一致通过了展陈项目施工整体综合验收。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刘重来教授五年前的“建言”终于实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主办的《重庆文史馆讯》2018年第2期发表了《馆员建言今实现,重庆新添陈列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即开馆》一文;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重庆科技》2018年第2期也以《重庆高教老协会员五年前建言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即将开馆》作了长篇报道。
然而让刘重来教授深为遗憾的是,没有采用他提出的“中国西部科学院纪念馆”馆名。须知纪念馆的意义在于它的历史教育功能和增强历史文化功能,以及提升城市文化水平的功能。而陈列馆只是在原址将文物、史料、遗址归纳、分类、整合向外公开展示参观,其纪念、教育功能远不如纪念馆。这与卢作孚作为毛泽东主席赞誉为不能忘记的人和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的声誉,与他创建发展中国西部科学事业的卓识远见、丰功伟绩极不相称。更何况,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范围远不止惠宇大楼一处,193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成立之时是在北碚火焰山东岳庙,1934年才迁至文星湾惠宇楼,实际上,惠宇楼只是中国西部科学院主楼,在历史上它还包括西山坪农场、兼善中学、北碚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兼善公寓、兼善餐厅等等。正因为如此,仅把惠宇大楼视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也不够确切。所以刘重来教授仍希望将“旧址陈列馆”更名为“纪念馆”。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自开馆以来,每年都要接待两三万名参观者,观众不仅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也包括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和留学生。他们从参观中更加深入认识了卢作孚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
回顾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走过的93年风雨历程,今天它已成为重庆大力弘扬卢作孚爱国企业家精神,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引领民营企业家爱国、守信、履行社会责任、创新谋发展、拓展国际视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肩负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建设等新的改革重任。
它更是一处能够很好地诠释和展现卢作孚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矢志践行科学救国艰难历程,拳拳爱国心的科普教育纪念场馆。
1930年卢作孚先生在北碚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可以说为今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奠定了人文科学历史与文化底蕴。
“卢作孚先生在北碚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早建立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重庆市独有的科教文化历史标志。”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昌华曾建议,在保护性发展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结合西南大学历史学方面的研究力量,组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史研究中心”。由此看来,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的诞生无疑是一件值得我们庆幸之事。
相信终有一天,“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一定会升格为“中国西部科学院纪念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