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生平
卢作孚生平
 当前位置:首页 > 卢作孚生平

     卢作孚生平 


      卢作孚先生于1893年4月14日生于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市)。由于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即辍学。

      1908年.年仅15岁的卢作孚先生,离开合川,前往成都刻苦自学,寻求救国途径。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运动。1913年起,先后在江安县中学、合川县中学、四川省立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16年起,先后任《群报》、《川报》记者、编辑、社长兼总编。1919年起,在成都投入“五·四”运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在四川泸州永宁道尹公署任教育科长,创设通俗教育会,开展民众教育和新教育改革活动,被誉为“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

     1924年以后。卢作孚先生成功地进行了三个以建立新的集团生活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试验。

      **个社会改革试验是在1924年,卢作孚在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任馆长,发动了成都各方面的人才,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起了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动物园等设施,以十分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是中国当时开展民众教育运动*好的通俗教育馆之一。

      第二个社会改革试验是在1925年,卢作孚先生在合川募集资金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从航行于嘉陵江的一艘70吨的“民生”小客轮开始,惨淡经营,到1935年,先后并购了20余家中外轮船公司,统一了长江上游航运,航线一直延伸到上海:到1949年已拥有江、海船舶148艘,航线从长江及其支流开始,延伸到中国沿海、台湾、东南亚各国、日本、印度;分支机构遍及长江沿线和中国沿海各主要港口、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员工达9000余人:此外,还拥有造船厂、发电厂和各港口的许多码头、仓库;投资银行、保险、钢铁、机械、纺织、煤矿、水泥等六十余项实业,是当时中国*大和*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同时,还以其先进的管理、优良的服务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生精神享誉中国,蜚声海外,至今为中外人士所称颂。卢作孚先生被誉为“中国船王”。

      第三个社会改革试验是在1927年,卢作孚先生担任四川江(北)、巴(县)、璧(山)、合

(川)峡防局局长,首先从肃清匪患着手,接着开始北碚嘉陵江三峡的乡村建设。仅五年间,使北碚地区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种事业迅速发展,建立起了新的科学事业一中国西部科学院;新的教育事业一兼善中学;新的工矿企业一三峡染织厂、天府煤矿公司和北川铁路;新的卫生事业一地方医院。这批科学、文教卫生和经济事业的建设,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北碚迅速建设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社会秩序安定的、经济、文化、旅游发达的现代城镇,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楷模和缩影。至今,卢作孚先生被当地人民誉为“北碚开拓者”。

      1929年.卢作孚先生兼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与外国航运势力展开激烈斗争,维护了内河航行权,挽救了民族航业破产的危殆局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卢作孚先生呼吁四川各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动员北碚地方的学生和青年组织“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号召“团结一致,赶赴前方。共救国难”。在民生公司职工的床单上印着他亲自拟的“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毋忘国家大难”十六个大字。

      1935年秋。卢作孚先生出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

      1937年,抗战开始,卢作孚先生出任国民政府大本营第二部副部长,并主持草拟

抗战总动员计划。他从南京电告民生公司全体职工:“国家的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

      1938年,卢作孚先生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负责指挥战时运输。他亲临武汉、宜昌指挥撤退运输。集中了民生公司的所有轮船抢运撤往四川的工厂、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机构、人员;从四川运送军队、武器、物资到前线,为战时运输和后方的工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著名的宜昌大撤退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1940年,卢作孚先生出任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为解决迫在燃眉的战时粮食紧张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嘉奖卢作孚先生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国民政府先后授予了卢作孚先生四枚勋章,其中包括胜利勋章、二等卿云勋章和三等采玉勋章。

     1944年。卢作孚先生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出席国际通商会议。

     1945年至1948年。卢作孚先生先后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购买10余艘海轮和订造9艘新型客轮。将民生公司的航线从长江延伸到我国沿海、台湾,直至东南亚各国和日本。

     1950年至1951年,卢作孚先生亲自指挥滞留在海外的18艘江海船舶驶回大陆,为发展祖国的航运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6月。卢作孚先生由香港回到北京,出席了**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被选为**届全国政盼委员。在北京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接见他。请他参加政务院召开的研究经济建设问题的会议。在此期间,卢作孚先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民生公司公私合营的建议。1952年,民生公司正式公私合营。1953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一文中说:“要学民生公司的榜样”。

     1950年秋.卢作孚先生从北京回到重庆,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先生不幸逝世。

     卢作孚先生是一个实业家、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他著有《希望中的新合川》、《乡村建设》、《整个四川的五个要求》、《未来的四川》、《一椿惨淡经营的事业一民生实业公司》、《怎么样做事一为社会做事》、《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我们的要求和训练》、《东北游记》、《工商管理》、《论中国战后建设》等著作。

     卢作孚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在他撰写的《建设中国的困难和必循的道路》一文里,明确提出了“中国的根本出路是建国而不是救亡,是需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他指出:“要从国防上建设现代化的海陆空军:从交通上建设现代化的铁路、汽车路、轮船、飞机、电报、电话;从产业上建设现代化的矿山、工厂、农场;从文化上建设现代化的科学研究机关、社会教育机关和学校”。卢作孚先生说:“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祸,而在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享受,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他在《工作的报酬》一文中说:“工作的意义是应在社会上的,工作的报酬亦应是在社会上的。它有直接的报酬,是你做甚么就成功甚么。它有间接的报酬。是你的成功在事业上,帮助却在社会上。*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美好的公园,便报酬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完整的国家,报酬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且可靠的报酬!一点儿月薪、地位,算得了甚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时说,有四个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黄炎培先生评价卢作孚先生:“是耐劳耐苦的。是大公无私的,是谦和周到的,是明决爽快的,是虚心求进的,是富于理想而又勇于实行的”。晏阳初先生在纪念卢作孚先生的文章中写道:“忘我忘家,绝对无私”。梁漱溟先生评价卢作孚先生:“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张群先生说:“卢作孚先生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实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动态